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杨青青的大型专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戏曲服饰纹样元素码设计研究》正式出版,上海图书馆和东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新书发布暨专题研讨会。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艺术档案馆、上海戏剧学院等参加。戏曲表演艺术家陈少云先生、李佩红女士,中国美术学院吴海燕教授、服饰文化史学高春明先生,戏曲学研究学者费泳女士、京剧艺术学者虞凯伊先生等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委员会会长、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等发来祝贺文字与视频。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对本书内容作了评述,一致充分肯定了本书的出版价值和意义。
《中国戏曲服饰纹样元素码设计研究》是一本研究中国戏曲服饰纹样生成简史,挖掘戏曲纹样的构成元素及其生发出来的数据元素,并用计算机算法对其加以处理,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应用的书。全书130万字,分为十三章,采用文字辅以图表、图谱、图解、图示的书写形式。本书研究了从4000年前帝王官员礼服上的“十二章纹”到“生旦净丑”四大戏曲行当及近20子类行当的服饰和纹样,并首次对中国传统色在戏曲服饰纹样上的色彩构成进行探究,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配色色谱及谱系。书中有30 余种图形类别构成的戏曲服饰纹样解析,也有上百个中国戏曲传统纹样的当代设计实例,更是建立了纹样分级的模型层次结构,形成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数字化图谱。
本书作者杨青青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转化以及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文化艺术策划项目,并任首席专家。杨青青第一个提出了“转媒体”概念与方法论,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堂开设了转媒体艺术设计课程,成为全世界“转媒体艺术”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她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旅演艺创作和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舞台美术学会视觉艺术委员会主任。杨青青任 《江南昆曲大会》《昆曲传字100年展》 《穿越红楼梦》《京剧脸谱的新媒体互动演绎》《转媒体艺术展——另一个梅兰芳》《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展》《中国十字挑花》《中国传统戏曲纹样的当代转化》《中国戏曲大师周信芳展》及美国纽约展演《临川四梦》等众多项目策展人和创作者。杨青青近年带领团队获得2个国际最高奖“红点奖”,获得1个德国设计奖最高奖,获得1个“缪斯铂金奖”和1个“缪斯金奖”。 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家荣誉勋章,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杨青青在书中以转媒体艺术的实操案例详细解析了运用最新计算机技术将纹样从个体化、具象化升级为数量化、分类化、归理化的考察与分析,创建了科学的数字化分析与再设计工具系统。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利用最新科技,如 AR、VR、XR、MR、数字生成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进行纹样创作及创新展示的方法。
本书得到著名戏剧家、教育家叶长海教授的推荐,他评价“这本书开拓了中国传统艺术研究的新领域,具有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兼有辞书式的知识性,可资专业实用”。戏曲表演艺术家陈少云对本书内容非常赞赏,尤其对书中关于传统纹样的元素码研究和当代设计的转化,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设计尝试的内容作了高度评价,称此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李佩红教授认为,在杨青青身上体现了当代时尚和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一种互融和转化。这部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系统性、实用性和跨学科性,为我们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必将在艺术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专家们认为这本书在互联网背景下给现在的年轻人,用数字化方式演绎传统服饰纹样,将传统文化活化和设计转化,提供了很好的范式。这本书将散落在民间的戏曲服饰纹样重新整理、归纳,并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他们进行复原,然后再拓展,这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恪守,同时也是一种弘扬。
本书荣获2024年上海书籍艺术设计展评奖——整体设计奖。本书的内容将在欧美举办展览,让世界看到中国之美。